
6月25日下午,“数字人文论坛线上系列讲座”第四讲“奇异数码艺术”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广州大学R立方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教授结合智能技术向大家展示数码艺术的奥妙。
什么是数码艺术?翟振明教授认为数码艺术具有立美与审美过程的完全融合、作者与观者的无缝合一、批评家的退场、无中介的市场价格、只诉诸视觉的纯粹视觉艺术这五个特点。他强调“数码艺术的神奇就体现在它把立美与审美的过程完全融合,能够一边创作一边欣赏,创作者同时也是欣赏者,欣赏过程也直接影响创作过程”。
翟振明教授通过绘画软件、人工智能、iPad、Photoshop、虚拟现实等不同技术制作的数码艺术作品,向同学们展示了数码艺术的奇异。

人工智能的绘画
人工智能的绘画者在创作前不知道最终成品效果。这幅AI作品,麋鹿的角一直延伸至画面上方,其背部仿佛是用纺织品织上去的皮肤,整个画面柔和生动,就是一幅成功的计算机AI艺术作品。

绘画大多数是用电容笔直接在iPad上一笔一笔、有轻有重的绘制,与传统的绘画方式最为相似。

Photoshop绘画
目前用Photoshop进行绘画的人寥寥无几,此次讲座展出的Photoshop绘画作品都来自翟振明教授。在这幅Photoshop绘画作品中,小蜜蜂经过变形巧妙的粘贴在缝隙处,整个画面奇异而有趣。

虚拟现实绘画还在刚刚起步阶段,可以说是未来的绘画,观者戴上设备后才可以清楚直观的看见图画景象。因为需要艺术家的想象,所以这种创作也属于艺术家的作品。
人工智能如何绘画,具体的作画方式是什么?翟振明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绘画有很多种方式,通常是由摄像头去分析许多作品,再由计算机自身计算出来,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绘画作品”。正如上文所示的麋鹿AI作品,就是由计算机独立完成,将动物与纺织艺术巧妙结合。对此,杨煦生教授评价到“抽象而不具象是一种抽象,抽象而具象是另一种抽象,而这两种抽象在今天提供的数码技术条件下有了很好的融合。”
交流环节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孙力舟同学追思技术快速更迭中更具潜力的数码艺术形式。针对这一问题,翟教授表示,虚拟现实绘画要求艺术家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技术条件限制了虚拟现实绘画作品的大量产生,以此来看,虚拟现实绘画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伴随着一张张数码艺术绘画的切换,讲座在笑声中逐渐落下帷幕。同学们都表示翟教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多,更有同学直呼“太过瘾了!”四川大学的徐新建教授称赞“翟振明教授将立美、审美与论美完美融合,因此他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艺术生产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评论家。”
这幅绘画软件作品由几何拼接而成的抽象艺术表达了一种线条的平衡感、色彩分布的平衡感,让人感觉到审美的趣向和心情的愉悦。
这幅Photoshop绘画作品由不同的滤镜和光照的渲染构造出来,同样也体现了几何的平衡和色彩的平衡。
这幅虚拟现实绘画作品描绘了一个数码空间,波与波之间交错连接,仿佛是物理学家的光学实验室,整个画面灵动奇特,充满了未来感。
编辑|荆聪 校审|凡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