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讲座 >> 正文
觅道论坛|社会科学在什么意义上成为科学(三)文化的定义
2019-09-25 23:01:24已阅读

9月25日,由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举办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讨论课第三讲成功开讲。本次讨论课由北京大学蔡华教授任主讲,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与中心主任谢梅教授参与对话。该课程以文化为讨论主题,吸引了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近4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讨论课旨在增加同学们对文化内涵的了解,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文化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文化既是显形的,也是隐形的,对于文化的考察必定要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于人类文化的考察,常规的社会学书籍均指出:素描、浅描和深描是民族志的重要手段。蔡华教授对此指出,“深描”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深描”一次来自于英文单词“Thick description”,“深描”应称为“浓描”。蔡华教授一再鼓励同学们多看原版书籍,不要被译本的错误带偏了方向。



在对文化进行界定时,蔡华教授依次对泰勒、克拉克洪、格尔茨等人对文化定义进行点评,他指出,以往的学者对文化的定义要么就是认为文化是无处不在的,要么就回归到了一种社会行动。对于这些定义,蔡华教授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反驳,他认为,“文化如果是作为自然的另一部分的东西出现,它必定是一种信仰,文化就是一种信仰体系。”蔡华教授解释到,格尔茨指出文化是一种行为,或是说命令,但这种命令就体现在信仰价值中,信仰具有深刻且坚信不疑的。


徐新建教授对课程讲座中师生共同商讨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并用“非常过瘾”来总结他此次参课的体会。他认为,中心的系列讨论课设计的十分合理,这种事先小组,有提前阅读,有当堂的讲解的讨论课,将老师的宣讲与同学的互动结合在一起,不但有趣,且含金量高。同时,徐新建教授认为,蔡华教授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有雄心有使命感的理论家,他认为华教授不是一个简单的解构主义者,他是通过解构来建构自己。

谢梅教授表示,文化的定义固然重要,但作为通往文化的桥梁的文化符号体系也同样值得去考究。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与符号体系、社会事实以及人类的主观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前的逻辑关系的建立同样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次讨论课在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师生们收获颇丰,也更加期待下次的讨论课程。


文字|陈文俊     图片|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