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论坛会议 >> 正文
“夜光经济”赋能 城市越夜越美丽|“2020中国夜光经济圆桌会”在蓉举行
2021-01-19 11:31:25已阅读

作者:郝思菡        编辑:李彦霖 周益孜

  

      夜间到成都的锦里逛逛,九眼桥坐坐,339听听,绿道走走,感受烟火成都生活美学的视觉渲染,听觉共鸣,味觉享受……越夜越热闹的夜间经济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1月16日下午,“2020中国夜光经济圆桌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日报社、成都日报社、曹操出行大数据研究院等省内高校和党政机构40余人参加会议。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谢梅教授基于泰晤士河河岸经济的个案研究,做了题为《河流赋能 打造锦江文旅核心品牌》的主旨演讲。首先,她详细阐述了当前打造“文旅河岸经济”的背景,由于旅游是文化的现实体现,文化是旅游的内在底蕴,两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在近年来旅游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既是城市旅游品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城市旅游品牌推广的必然要求。因而,需要在明确文旅品牌定位导向、明晰文旅品牌建设步骤、落实文旅融合五大路径的基础上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兼具创新性和价值性的文旅品牌。

基地主任谢梅教授

      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文化经济与河流能相互赋能,能打造出文旅核心品牌;利用锦江与成都文化资源的相互赋能,可以打造独具成都特色的文旅核心品牌”。接下来,她介绍了此前对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河岸文化经济的考察发现,“伦敦把资源价值与产业价值高度融合且延伸发展,造就了以泰晤士河为轴心、沿岸丰富繁盛的文化经济商圈,兴盛繁荣。新冠之前,夜间经济约占全英GDP的6%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达300亿英镑。”

   在列举了众多优秀的国内外河岸经济后,她表示,成都的锦江沿岸拥有凸显天府品牌的文旅资源集群,可以通过弥补河流与河岸资源的不足、整合成都丰富的文博资源、深度挖掘锦江河畔的文化价值,唤醒沿岸民俗文化和民俗生活,探索出文旅融合的夜间经济新模式。

   谢梅教授在会上还进一步建议,依托锦江沿岸现有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以点带面打造锦江“两大一带”文旅核心品牌一是“大文博”产业模式即依托成都众多的文博资源,把地域性历史文物资源整合为文博旅游产品模式;二是“大演艺”产业模式,即整合成都丰富的演艺资源,打造演艺品牌IP、引进国际顶级赛事、时尚秀场、创办具有世界影召力的主题综艺节庆活动等;三是“锦江人文风情带”,即依托锦江现有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以锦江十景为基础,打造一条集中展现成都锦江风貌的综合性旅游区。

   会上,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发表题名为《夜光经济的牛顿体系》的主旨演讲,他创新性地提出:如果把人们在夜间活动的总量看作牛顿力,夜间经济就是改变城市状态的重要动力;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教授则指出,巴蜀自古就有良好的夜间经济传统,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伐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高品质消费空间将日臻完善,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将更加丰富多彩。



        会上,曹操出行大数据研究院基于 2020 年 1—12 月全国主要城市曹操出行专车行驶轨迹大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中国银联、中国旅游研究院、阿里巴巴等相关数据综合运算,推出《2020 中国都市夜间“出行+消费”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成都、深圳、福州、广州、重庆位列2020年度国内城市夜间经济(出行+消费)总单量排行榜的前五位,西安、苏州、昆明、厦门、杭州也跻身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