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论坛会议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年会在电子科技大学召开
2019-05-27 15:08:45已阅读

  5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中国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年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此外,还得到《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等学术期刊的支持。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会、上海美国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康巴卫视、四川省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等近80所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的百余名知名学者和专家、老师相聚一堂,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围绕大会主题交流思想、分享观点。

B169

  本次会议围绕“周边外交与国际传播理论创新”这一主题,分为三大主题报告、八个分论坛专场以及特别设置的八个专场汇报展开交流与探讨。

  会议认为,周边外交与国际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媒体发挥沟通作用,媒体应该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为全球公民社会形塑公共空间。

  现场,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周边外交与国际传播是对传媒信息传播与社会调控能力的考验,从全球治理的价值和目标实现上来说,媒体应当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与认同,以及国际、全球问题的沟通与解决。

93AE

  在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如何才能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对此,与会专家表示,媒体、媒体传播,尤其是新媒体、新媒体传播应该并且一定能够走在最前列。中国的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应当积极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第二天的主题论坛中,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美国学会会长黄仁伟教授谈到,“一带一路”是中国历史性的大工程,“一带一路”地缘政治构建了多边外交的研究思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外交的重要纲领和目标。要挖掘中国与周边国家历史、地理、血统、经济、宗教、文化的联系,恢复各大山脉河流体系的交通,利用好媒体,建立好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地区的和平发展。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主任谢梅教授会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媒体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传媒是社会制度裂隙的粘合剂,是凝聚共识的核心力量,在未来,也是推动世界由制度治理走向文化治理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全球传播公共外交学术年会会期为一年一度,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会议不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一个思想汇聚和意见交锋的平台,也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对话搭建起了重要桥梁。



责任编辑|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