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讲座 >> 正文
数字与人文论坛线上系列讲座│社会科学本体论的统一原理
2020-06-22 14:41:52已阅读

6月22日下午,由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大学等五位教授主讲的“数字人文论坛”系列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正式开讲。该系列讲座致力于从基础学理层面为数智时代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系统性、方法性和探索性的思考,助力于实现真正的跨学科协同。

理解社会科学,首先需要明白社会科学的本体。系列讲座的首场,是北京大学蔡华教授就“社会科学本体论”进行的阐释和讲解。他介绍到塞尔的《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其所著的《人思之人》都提出了“社会科学本体论”这一概念,但二者所采取的路径完全不同。蔡华教授认为“社会科学本体论需要对丰富的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社会科学研究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要解决非常多相关因素,但最基础的是解释因果关系”。他认为这也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结果和应有之义。

对塞尔的《人类文明的结构》一书,蔡华教授在讲到“集体意向性”时,先就作者观点进行介绍,“在一个社会里任何一种规定或规矩都会得到集体的承认和接受,这就叫做集体意向性”,再在与同学讨论后得出“一个制度制定之后得到社会所有成员承认不符合社会实际,因为任何一个国家警察和军队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集体意向性是不成立的”的观点。通过类似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发同学自主思考,蔡华教授对塞尔所使用的“功能赋予”“制度性事实”“言语行为”等词组一一进行了分析。

在对塞尔的方法进行总结后,蔡华教授指出“通过语言哲学的办法,根据一个现象大量使用想象来演绎出故事,从而告知一个结论是非常荒谬的。”他认为社会科学禁止使用想象和演绎推理,并告诫同学们“社会科学应禁止做思想实验,其依据必须是经验事实”。

讲座最后,蔡华教授与谢梅教授和同学们就社会科学研究和价值伦理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数字与人文讲座对提升同学们对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熟悉并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夯实社会科学的本领具有重要意义。有同学表示:“老师们提出的具体、可操作的社会科学研究意见对自己的研究和论文写作很有帮助。”

  图片|孙啟分                     文字|孙啟分               编辑|凡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