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者 >> 学术委员会 >> 正文


名:杨玉华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1月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位:博士


个人简介

杨玉华教授,云南楚雄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9年7月,作为优秀博士毕业生选调到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11月竞争上岗担任秘书处副处长。2005年1月,任市委政研室政治处处长。2007年11月,转任市委政研室区县处处长。2013年11月,任成都市委党校校委会委员、纪检组组长;2016年3月,转任成都市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2019年1月至今,任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成都大学文新学院特聘研究员,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2012年,先后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省市各类社科奖项11项。
学术经历

1981年中师毕业,1982年至1985年在云南大学函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9年至1992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6年,在楚雄师院中文系任教,担任系副主任。19969月,考入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师从曹顺庆先生攻读文艺学专业(中国文化与文论研究方向)博士学位。1999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专著

1)《滇文化散论》(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文化转型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嬗变》(独著),巴蜀书社,2000

3)《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与义·陈师道研究》(独著),巴蜀书社,2006

5)《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实践》(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6)《中外文论史》(合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

发表论文

[1]《文言乎 白话乎——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几点思考》,《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第四辑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2]《语录体与中国古代白话学术》,《四川大学学报》(CSSCI1999年第3

[3]《陈与义及其词》,《词学》(CSSCI)第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获成都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02

[4]《金圣叹文论二题》,《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转载

[5]《从比较文学视角看中西诗学对话》,《广西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1

[6]《中国古代白话学术与文论》(合著,第一作者),《湘潭大学学报》(CSSCI1999年第2

[7]《东西融贯 探本溯源——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载《中国比较文学》(CSSCI1999年第1期,署名余华

[8]《文化转型与<文心雕龙>的“空前绝后”》,《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4

[9]《试论后山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

[10]《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范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CSSCI2010年第12

[11]《天府文化散论》,载《天府文化研究·乐观包容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11月版)

[12]《试论陈师道的文学思想》,《成都大学学报》2004年第3

[13]《天府古镇中的“文态”塑造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

[14]《陈寅恪宋代文化论新解》,《西南民族大学报》第26期(20121225日)

[15]《试论朱熹的“气象”及“气象浑成”》,《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3

[16]《 陈寅恪与苏东坡》,《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01

[17]《生命的悲剧意识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悲剧色彩》(与曹顺庆合作),第二届“文学与宗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7·香港),《楚雄社科论坛》1998年第3

[18]《文化转型、文论嬗变与多元文化》,《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9]《崔鶠其人其诗》,《文苑纵横》(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20]《陈与义不属江西诗派辨》,《楚雄社科论坛》1994年第3

[21]《试论简斋诗对前人的继承》,《研究生论丛》第四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22]《陈与义<无著词>综论》,《楚雄师专(2000年升格为楚雄师院,下同)学报 》1992年第4

[23]《略论陈与义诗的地位及其影响》,《楚雄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后收入《楚雄师专学术论文选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获1993年度楚雄师专科研成果二等奖

[24]《“简斋体”论略》,《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获楚雄师专1994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及楚雄州“八五”社科成果奖

[25]《楚雄文人文学述略》,《楚雄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获楚雄师专1995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

[26]《后山诗简论》,《楚雄师专学术论文选》(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

[27]《后山词试论》,《楚雄师专学报 》1996年第2

[28]《从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不平衡的论断看“建安文学”——兼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穷而后工”》,《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

[29]《从朱熹论“兴”看其文学观念》,《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

[30]《试论朱熹的鉴赏理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

[31]《略论李商隐诗歌风格的美学特征》,《楚雄社科论坛》1991年第3

[32]《六经的阐释与意义的衍生——略论中国文化的三种意义生成方式》,《川东学刊》1998年第1

获奖(获省市各类社科奖项11项)

1)《中外文论史》(主研人员之一),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论文《陈与义及其词》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2

3)《陈与义陈师道研究》(专著)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8

4)《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实践——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专著,主研人员之一)》,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2008)、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5)《关于成都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调研报告》获四川省社科院20112012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20121月,《成都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规范与发展研究》、《对三圈层一般乡镇发展经济的调查》调研报告获四川省社科院20092010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7)《构建和谐社区的新探索》,被省委政研室评为2005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0611月获成都市社科联第四次成都市社会科学界优秀科研成果奖

8200611月,论文《文化断裂与<文心雕龙>的“空前绝后”》获成都市社科联第四次成都市社会科学界优秀科研成果奖

91995年“教师节”,获楚雄州人民政府“优秀教师”奖

10)获云南省教委1995年云南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

11)论文《“简斋体”论略》获楚雄州人民政府第二届(1989-1994)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科研项目

1)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文论比较研究》的研究撰写,成果为《中外文论史》(四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年出版

2) 参与国家“九五”社科重点课题(1999)《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月版)的研究撰写

3) 主持并完成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委托课题(2007)《楚雄市东南新城开发中农民安置办法研究》

4) 主持并完成成都市农业普查研究课题(2008)《成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5) 主持并完成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2007年度重点课题(2008)《构建中心城区和谐社会研究——以锦江区为例》

6) 主持并完成成都市软科学课题(2012)《成都市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7) 主持并完成温江区委委托课题(2010)《温江区新型城市化路经研究》

8) 主持并完成成都市农委委托课题(2013)《成都市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9) 主持并完成锦江区委委托课题(2013)《锦江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0)主持并完成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3)《天府古镇建设中的文态塑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