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者 >> 学术委员会 >> 正文

 














 名:李明泉

别:

出生年月:1957年5月

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

位: 博士

电子邮件:



个人简介

李明泉教授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公共文化、文化产业、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建筑文化等研究,从1978年开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及科研论文,共发表文章400余篇300多万字。其论文《戴着脚镣跳舞---论报告文学的想象》发表在《文学评论》,收入《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选》《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甲种》,获省政府社科成果三等奖。已出版评论集2部:《文学精灵的突围》《爱的慧眼》;专著3部:《尽善尽美·儒学艺术精神》《民俗审美学》(获省政府社科成果三等奖)《艺术辩证法》;散文集《荒原雪梦》;与人合著《热点扫描·当代中国的市民生活》。其对策建议《切实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获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靖平、副省长黄彦蓉肯定性批示。受文化厅委托,正在主持为省人大起草《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条例》,为省政府起草《四川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正在主持开展《四川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李明泉在文艺评论上主张“人生评论”,最早提出并总结“巴山作家群”。近年来,投身文化建设实践,曾策划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达州市第一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建设等。李明泉教授从1982年至今先后给大学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当代文艺思潮》《现代批评学》《文化学概论》等课程,在省委组织部、省文化厅、四川大学、省委党校、西南民院、昆明、西宁、海口、南宁及省内市州等处讲授《知识经济与现代管理》、《企业文化》和《文化消费心理分析》等课程。

李明泉教授曾获省政府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 四川省第二、第三届文学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二等奖,全国影评奖,四川省文艺评论奖,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学术经历

1977年考入达县师专(现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1981年1月至1982年1月在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达县师专工作,历任团委书记、中文系副主任、教务处长,其间:1983年2-8月借调北京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和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处协助工作;1986年3-4月在中国社科院《文学评论》编辑部进修班学习并任班长;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在中国社科院文艺学研究生班脱产学习结业,任班长。

1993年1月至今在四川省社科院工作,历任研究生部主任、副院长,其间:2004年3月在中宣部、中组部、中央党校、“全国文艺骨干‘三项教育’进修班”学习(全国100人);2007年4月在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总政治部、中央党校“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教学骨干第14期培训班”学习。

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

1、增强我国藏区媒体对境外藏胞传播的针对性和影响力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艺术辩证法(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3、文化四川--文化体制改革与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基金重点委托项目)

4、灾后民族文化与精神家园重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基金重点课题)



发表论文

(一)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1]《资本的阶梯》评介,《社会科学研究》,2017.04;

[2]李明泉词二首,《中华文化论坛》,2016.06;

[3]推进长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构筑世界生态文明黄金廊道  “首届长江文化带发展论坛”泸州共识,《中华文化论坛》,2016.05;

[4]民俗艺术传播的语境转换与基本维度,《社会科学研究》,2016.01;

[5]长篇小说《天乳》评论三题,《当代文坛》,2015.06;

[6]为深入研究杨升庵构筑坚实基础——倪宗新《杨升庵年谱》读后,《中国书法》,2014.05;

[7]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论坛》,2013.12;

[8]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论坛》,2013.11;

[9]文化类社会组织蓬勃兴起,《中华文化论坛》,2013.10;

[10]中国官德建设的现代价值反思,《中华文化论坛》,2013.09;

[11]固守文化良知  拓展评论空间,《中华文化论坛》,2013.09;

[1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文化论坛》,2013.09;

[13]当历史成为消费品,《中华文化论坛》,2013.08;

[14]掀起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华文化论坛》,2013.07;

[15]“边界”小议,《中华文化论坛》,2013.06;

[16]民魂不惧灾难,《中华文化论坛》,2013.05;

[1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华文化论坛》,2013.04;

[18]文化产业的新变与突围,《中华文化论坛》,2013.03;

[19]呼唤“诗意中国”,《中华文化论坛》,2013.02;

[20]“中国梦”与“文化芯”,《中华文化论坛》,2013.01;

[21]测试人性深度,《中华文化论坛》,2012,6.06;

[22]文明乡风劲吹,《中华文化论坛》,2012,5.05;

[23]守护文化疆土,《中华文化论坛》,2012,4.04;

[24]精卫精神永在,《中华文化论坛》,2012,3.03;

[25]中国精神:历史内涵与主体性建构,《中华文化论坛》,2012,3.03;

[26]内生文化情怀,《中华文化论坛》,2012,2.02;

[27]诗体日记,《中华文化论坛》,2012,1.01;

[28]为“文化学”正名,《中华文化论坛》,2012,1.01;

[29]文化如何强民,《中华文化论坛》,2011,6.06;

[30]开启文化盛世,《中华文化论坛》,2011.05;

[31]雪山草原滋养的大善大美——评藏族女作家拥塔拉姆的散文创作,当代文坛,2011.05;

[32]《中华文化论坛》,2011.04;

[33]重建文化价值,《中华文化论坛》,2011.04;

[34]守护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论坛》,2011.03;

[35]灾后文化重建模式研究(一),《中华文化论坛》,2011.02;

[36]理性面对灾难,《中华文化论坛》,2011.02;

[37]文化给力中国,《中华文化论坛》,2011.01;

[38]李明泉,贾文清.神州大地尽朝晖——2010年中国文化发展述评,《中华文化论坛》,2011.01;

[39]带着梦想启航,《中华文化论坛》,2010.04;

[40]夔门意象解读,《中华文化论坛》,2010.03;

[41]精神家园的价值建构与实践路径,《中华文化论坛》,2010.03

[42]诗歌发展道路研究的最新成果——评《毛泽东论诗歌发展道路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7.02;

[43]灾难学研究框架构想,《社会科学研究》,2009.05;

[44].论邓小平关于文艺与人民的辩证思想,《社会科学研究》,2004.06;

[45]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论邓小平关于文艺与人民的辩证思想,《当代文坛》,2004.05;

[46]话说“保险”  国产军事题材影片琐议,《电影艺术》,2003.02;

[47]试论高等教育社会化改革,《江苏高教》,2000.06;

[48]钟水映,李明泉,黄建国.科技开发促进三峡移民可持续安置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00.11;

[49]论现代住宅生活系统,《社会科学研究》,2000.05;

[50]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社会科学研究》,1998.04


(二)核心期刊

[1].情理之外,意料之中:从《颍州的孩子》看中国社会行动纪录片的勃兴,《电影新作》,2007.2;

[1]词体日记,《中华文化论坛》,2018.06;

[2]《中华文化论坛》·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雅安倡议,《中华文化论坛》,2018.06;

[3]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饶境胜更风流·天府文化论坛倡议,《中华文化论坛》,2017.07;

[4]《资本的阶梯》评介,《《社会科学研究》》,2017.04;

[5]词八首,《中华文化论坛》,2017.05;

[6]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成都共识”,《中华文化论坛》,2017.05

[7]印度行吟九章,《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8]传承弘扬巴文化  凝聚提升软实力  达州倡议,《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9]李明泉,宋峰.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与走势,《中华文化论坛》,2016(10;

[10]李明泉词二首,《中华文化论坛》,2016.06;

[11]推进长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构筑世界生态文明黄金廊道  “首届长江文化带发展论坛”泸州共识,《中华文化论坛》,2016.05;

[12]把好文艺批评“方向盘”,《人民论坛》,2016.04;

[13]民俗艺术传播的语境转换与基本维度,《《社会科学研究》》,2016.01;

[14].长篇小说《天乳》评论三题,《当代文坛》,2015.06;

[15]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中华文化论坛》,2015.01;

[16]诗词九首,《中华文化论坛》,2014.11;

[17]构筑中华文艺高峰的行动纲领,《四川戏剧》,2014.11;

[18]文化建设与“两化互动”研究,《四川戏剧》,2014.08;

[19]诗意人生的追寻——《登明诗稿》意象解读,《中华文化论坛》,2014.03;

[20]为深入研究杨升庵构筑坚实基础——倪宗新《杨升庵年谱》读后,《中国书法》,2014.05;

[21]为深入研究杨升庵构筑坚实基础——读《杨升庵年谱》,《中华文化论坛》,2014.01;

[22]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论坛》,2013(12;

[23]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论坛》,2013.11;

[24]文化类社会组织蓬勃兴起,《中华文化论坛》,2013.10;

[25]中国官德建设的现代价值反思,《中华文化论坛》,2013.09;

[26]固守文化良知  拓展评论空间,《中华文化论坛》,2013.09;

[27]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文化论坛》,2013.09;

[28]当历史成为消费品,《中华文化论坛》,2013.08;

[29]掀起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华文化论坛》,2013.07;

[30]“边界”小议,《中华文化论坛》,2013.06;

[31]民魂不惧灾难,《中华文化论坛》,2013.05;

[3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华文化论坛》,2013.04;

[33]文化产业的新变与突围,《中华文化论坛》,2013.03;

[34]呼唤“诗意中国”,《中华文化论坛》,2013.02;

[35]“中国梦”与“文化芯”,《中华文化论坛》,2013.01;

[36]测试人性深度,《中华文化论坛》,2012,06.06;

[37]文明乡风劲吹,《中华文化论坛》,2012,05.05;

[38]守护文化疆土,《中华文化论坛》,2012,04.04;

[39]精卫精神永在,《中华文化论坛》,2012,0f3.03;

[40]中国精神:历史内涵与主体性建构,《中华文化论坛》,2012,03.03;

[41]内生文化情怀,《中华文化论坛》,2012,02.02;

[42]诗体日记,《中华文化论坛》,2012,01.01;

[43]为“文化学”正名,《中华文化论坛》,2012,01.01;

[44]文化如何强民,《中华文化论坛》,2011,06.06;

[45]开启文化盛世,《中华文化论坛》,2011.05;

[46]雪山草原滋养的大善大美——评藏族女作家拥塔拉姆的散文创作,当代文坛,2011.05;

[47]炉霍赋,《中华文化论坛》,2011.04;

[48]重建文化价值,《中华文化论坛》,2011.04;

[49]守护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论坛》,2011.03;

[50]灾后文化重建模式研究(一),《中华文化论坛》,2011.02;

[51]理性面对灾难,《中华文化论坛》,2011.02;

[52]文化给力中国,《中华文化论坛》,2011.01;

[53]李明泉,贾文清.神州大地尽朝晖——2010年中国文化发展述评,《中华文化论坛》,2011.01;

[54]带着梦想启航,《中华文化论坛》,2010.04;

[55]夔门意象解读,《中华文化论坛》,2010.03;

[56]精神家园的价值建构与实践路径,《中华文化论坛》,2010.03;

[57]李明泉,杨先农.诗歌发展道路研究的最新成果——评《毛泽东论诗歌发展道路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2;

[58]灾难学研究框架构想,《社会科学研究》,2009.05;

[59]“花神精神”与“游乐原则”的完美融合——“花人合一”的提出及其实践,《中华文化论坛》,2008.04;

[60]论羌族独特的配偶神信仰,《中华文化论坛》,2008.01;

[61]和谐文化论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4;

[62]徐有胜,李明泉,王骏飞.论邓小平关于文艺与人民的辩证思想,《社会科学研究》,2004.06;

[63]一生总愿苍生好——评左代富诗词集《涪水行吟》的平民意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

[64]社会全面发展与文艺全面繁荣——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文艺发展新走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09;

[65]四川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奖评选揭晓,《四川戏剧》,2003.02;

[66]话说“保险”  国产军事题材影片琐议,《电影艺术》,2003.02;

[67]学习“三个代表”思想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3;

[68]顶天立地的英雄颂歌——评史诗话剧《天地颂》,《四川戏剧》,2002.06;

[69]走向理性与繁荣的文艺批评——当代文艺批评的回顾与展望,《当代文坛》,2002.06;

[70]李明泉,刘彦武.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8;

[71]坚持《讲话》精神  繁荣文艺评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8;

[72]无悔的高阳,《文学自由谈》,1997.03;

[73]灵魂微笑与精神自由——论市场经济体制中文艺的“教”与“乐”,《《社会科学研究》》,1997.02;

[74]戏说家史与玩弄感觉,《文学自由谈》,1996.02;


(三)会议论文

[1]走向理性与繁荣的文艺批评——当代文艺批评的回顾与展望 .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2012;

[2]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2003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