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实验室成员郑豪斩获“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全省一等奖,作品将作为2022级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随赠礼物!
成果回顾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织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落下帷幕。实验室成员郑豪作品“元视界—基于AR技术的交互文创设计”斩获:
全省一等奖

实验室郑豪团队作品“元视界—基于AR技术的交互文创设计”荣获省赛一等奖

作品简介
作品以电子明信片的形式对于电子文创设计的概念进行尝试,将传统明信片的功能与印制电路设计进行结合,并添加AR的地图交互功能,丰富了明信片以及印制电路的内涵。团队成员希望借此打破原有电子硬件设计中过于“硬核”的形象,从中发掘出美的涵义。
人物风采

#郑 豪 —— 数字人文实验室2021届成员
格拉斯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20级本科生
先后担任实验室“电子硬件类文创探索”、“捉磁捕影——电磁一体化智能皮影系统”、“遗创——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创转型与产业振兴”等项目主要负责人。
#一个偏执文艺的斜杠理工男
作为一个“非典型”的理工男,他热衷于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并在交互创造中收获乐趣。
进入大学以后,郑豪的学业成绩依旧十分优异,在此基础上他广泛涉猎不同领域,学习并掌握了嵌入式开发基础、软件制作、平面设计、3D建模、动画制作、AR、后期剪辑等各类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在他参与的各类项目中,这样的跨学科交叉学习的思维让郑豪最终产出了喜人的成果。

#加入实验室开启暴走模式
同样热爱于电子科技和非遗文化的郑豪,进入了这所“典型”理工院校后,开始苦恼于怎么借助专业知识赋能传统非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数字人文实验室,在这里他看到了文理交叉碰撞出的另一番景象,原来电子技术也可以运用到非遗传播,遂决定加入其中一探究竟。
加入实验室后,郑豪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捉磁捕影——电磁一体化智能皮影系统”,针对皮影产业困境,综合机电信软文等学科领域,建立了包含上万件皮影资料和12种数字化功能的智能皮影平台,实现用户与实体皮影的实时交互,获批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经费和技术支持。

除了本人的研究项目外,郑豪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其他项目中。他参与项目“蜀绣数字文创设计与研究”,对160多种针法进行总结与二次创作。另外,组织完成以蜀绣为主题的漫画和动漫,担任编导和后期的角色。


此外,在比赛方面,他作为负责人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遗创——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创转型与产业振兴”结合本人皮影与蜀绣的项目优势,借助前沿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存与文化传播。该项目最终获得四川省赛银奖的优异成绩。

#成功来自一次次厚积薄发
优秀的成绩离不开对实践的探索,在实验室以外,郑豪还通过辅修iart交互新媒体专业,在一次次准备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提高着自己的创造能力。2021年10月,郑豪参与设计的交互作品《舆论》在“超验植入——技术理性、数字密码与经验本能”艺术联展中展出,展览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众创空间和重庆时代美术馆举行。

“舆论的共识在沉默中螺旋上升,
化为万物的盛宴,世界的狂欢。”
本项目目前已有了较为完善的成果,已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特别设计版“心使”明信片与OPPO建立合作意向、最新设计校园版拟放入新生录取通知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