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视察调研 >> 正文
城市文化要素构成和类型比较的成都考察
2024-12-09 19:59:05已阅读

2024年12月7日至9日,中宣部“国际视野中城市文化的要素构成和类型比较研究”课题组与电科大数媒中心共同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与研讨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围绕城市的青年吸引力构成要素、成都日常性特色的地方化表达、成都的国际传播策略、成都包容性特征的符号编码与受众感知和现代化企业赋能地方文化建设等主题,对成都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典型案例的调研,梳理城市文明视野下的生活方式更新状况,探讨城市文化的要素构成与类型,为新时代环境下城市发展、文化建设提供策略建议。


12月7日,联合课题组先后前往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AG电子竞技俱乐部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地进行调研。在沃飞长空,课题组深入了解了城市生活中的“新出行”方式,探讨了科技如何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与生活方式。


课题组在沃飞长空参观交流


在AG电子竞技俱乐部,腾讯青藤和特色品牌AG的成功实践案例让调研团队的老师们感受到了成都的青春与活力。电子竞技作为成都城市日常的“新互动”,已经成为了成都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成都紧跟时代潮流,打造时尚之都,是最具创新创意的城市。其后,课题组在成都鹏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朵玫瑰品牌持有商)的调研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该公司如何通过玫瑰花相关产品的打造、结合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所做的实践和探索。


课题组“云朵玫瑰”调研合影


随后,课题组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调研城市文化的“新表达”。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都是成都世界级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认识成都的这些历史传统文化在今天城市精神塑造中的价值和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课题组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交流


12月9日下午两点半,课题组在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中心会议室举行了研讨会。会议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导,课题组首席专家赵瑜佩主持,成都本地专家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黄琳,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总监李旭,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尹婧文博士以及课题组成员共计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创新中心研讨会现场


会上,谢梅向课题组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研究方向、团队建设、研究平台以及代表性成果。她强调,中心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分享中心代表性成果时,谢梅教授特别提到了“捉磁捕影”项目,这是一项由本科生自主研发的用磁技术控制皮影表演行为的项目该项目针对当前皮影产业面临的困境,创新性地综合了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开发、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构建了一个包含上万件皮影素材和12种数字化功能的智能皮影平台。该平台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动作捕捉技术和电磁控制技术,实现了用户与实体皮影之间的实时交互,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非遗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谢梅在会议中发言


在谈到城市文化的要素构成时,谢梅指出,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时,不能仅仅依靠感觉感受,用随性休闲、时尚包容等词语来进行简单概括,而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除了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以及基础设施指标等基本指数外,还需要特别关注文化发展的指标,包括文化产业指标、文化消费指标、文化教育指标等。针对城市类型而言,经济主导产业、社会文化特征、社会空间的建筑形态以及城市调性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总监李旭发言认为,成都市的国际传播应放在去地域化的大视角下进行考察,她重点介绍了目前四川省在国际传播中的具体做法和积极成果。他们首先将成都市的国际传播置于全球背景中考察,同时聚焦特定领域与地区,深入挖掘文化差异,以合适方式展示城市文明,真实呈现多方面观点,增强受众共情。在传播方式上,要注重深度传播与多渠道覆盖,围绕城市发展脉络,紧跟资金流、物流、人流动态,确保传播的可持续性和动态更新。同时,他们还创新利用了城市名片,如三星堆与《我的世界》以及《原神》的合作,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符号,推动市县立体互动,形成战略腹地。在内容创新方面,灵感中国2.0计划注重垂类内容分发与开放投稿,利用工具分析全球热点话题,邀请专家探讨以提升话语权;同时注重内容年轻化与国际化,以U盘形式呈现四川文化特质,发挥年轻人力量从而推动内容国际化交流。这些做法不仅增强了对青年群体和加盟外国人的吸引力,还提升了四川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了城市文化的深度传播和国际化交流,实现了内容变现以反哺产业链,展示了四川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城市形象。


李旭在会上发表见解


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黄琳对城市文化要素结构做出了简要分析,她认为,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是其独特身份的象征,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文化特质尤为显著。黄琳以世界体系定位成都,强调成都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更是全球文化版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着重突出了成都开放的文化社区,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成都的文化体验丰富多样,从建筑特色到生活氛围,从民俗文化到生态环境,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此外,成都的经济产业和旅游资源也是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黄琳指出,未来成都应继续从建筑、氛围、民俗、生态、产业、旅游等多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让成都的文化之光更加闪耀。


黄琳在会议上发言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尹婧文博士则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出发,提出成都市的国际传播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市民生活抓起,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她强调,市民社会作为城市文化的基石,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是城市传播的重要内容。通过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成都市民能够自发地传递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示城市的多元面貌和特色文化。尹婧文指出,电竞、网剧、快闪等现代流行文化元素在成都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城市传播的新亮点。同时,成都的中医、道教等传统文化也是城市的新名片,许多市民结合自身经历,积极宣传这些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了成都的国际知名度。


尹婧文在会议中发言


最后,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建生对本次调研做出了总结,他高度赞扬了电子科技大学在数字文化传播方面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所获得的成果显示了研创团队超前的眼光和卓越的实力。他期望电子科技大学团队能在国际视野下城市文化的要素构成以及类型比较方面的研究有独到的贡献。


胡建生对成都场调研进行总结


此次“国际视野中城市文化的要素构成和类型比较研究”课题组在成都的调研及研讨会的圆满结束,标志着课题组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进展,同时凸显了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和交叉学科交流获得了丰富素材,并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沿成果为研讨会带来深刻的见解。


课题组集体合影


研讨会结束后,课题组集体合影,留下了难忘的学术记忆。未来,中心将继续在数字人文、传媒研究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城市文化繁荣与国际传播贡献力量。